|
来源: 漢川草廬 作者: 漢川草廬 臺灣通史 台灣通史,為有關台灣歷史的一部通史著作,作者為連橫。
連橫基於先人家教啟蒙與台灣為日本所占的雙重動機,自1908年至1918年著手撰寫《台灣通史》,內容仿效司馬遷《史記》體例而成,起自隋朝,終於台灣民主國成立,上下縱橫一千三百年。分為紀4、志24、傳60,共88篇,36卷,另附表目101項。1920年由臺灣通史社出版發行,這是台灣人第一次完成的第一部冠以「臺灣通史」名稱的著作。不過連橫對於台灣民主國的記載,最初以「獨立紀」撰寫,後又改為「過渡紀」以避免爭議。
台灣通史的問世,甚獲好評,即連當時民政長官下村宏也為之作序:「……分類有法,矧又氣象雄渾,筆力逑健,論斷古今,吾幾不能測其才之所至,蓋近世巨觀也。」給予高度肯定。不過近代研究者楊雲萍在稱讚之餘,也公允指出其中的缺失:
連橫運用材料有所侷限; 連橫有抄襲他人作品的弊端; 對史料的處理不夠嚴謹,部分記載甚或出於自己的「創作」。 地名與人物的錯誤層出。
從近代史學的觀點言,《台灣通史》未臻完善,但在日本統治並鼓吹同化之時,台灣通史的出版,的確發揮了維護臺灣歷史主體性的作用。 〈以上摘自維基百科〉
連橫(西元1878~1936)字武公,號雅堂,又號劍花。臺灣臺南人,原籍福建龍溪。擅寫詩文,精通史學,曾任職臺灣日報、臺南新報漢文部,民國元年入清史館工作。畢生致力於保存臺灣文獻,著有臺灣通史、臺灣語典、臺灣詩乘、劍花室詩集、文集等。
〈以上摘自國語辭典〉 序 | 附錄 | 卷一?開闢紀 | 卷二?建國紀 | 卷三?經營紀 | 卷四?獨立紀 | 卷五?疆域志 | 卷六?職官志 | 卷七?戶役志 | 卷八?田賦志 | 卷九?度支志 | 卷十?典禮志 | 卷十一?教育志 | 卷十二?刑法志 | 卷十三?軍備志 | 卷十四?外交志 | 卷十五?撫墾志 | 卷十六?城池志 | 卷十七?關征志 | 卷十八?榷賣志 | 卷十九?郵傳志 | 卷二十?糧運志 | 卷二十一?鄉治志 | 卷二十二?宗教志 | 卷二十三?風俗志 | 卷二十四?藝文志 | 卷二十五?商務志 | 卷二十六?工藝志 | 卷二十七?農業志 | 卷二十八?虞衡志 | 卷二十九?列傳一 | 卷三十?列傳二 | 卷三十一?列傳三 | 卷三十二?列傳四 | 卷三十三?列傳五 | 卷三十四?列傳六 | 卷三十五?列傳七 | 卷三十六?列傳八 |
|
|